自古燕赵多奇笔 苍莽苍润看英旭
文/师界弘
燕赵大地自古为慷慨悲歌之壤,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都有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沉郁雄浑之态。生于斯长于斯的当代著名山水画家赵英旭,得古风浸染,得古意滋养,于山水画苑中别开生面,营造出一个苍莽苍润的世界。
山水有道,万物有灵。“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中国山水画是心性的展现,离不开老庄哲学,宗炳指出:“山水以形媚道”,其作用是为了“澄怀观道”。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山水画不但要得山水之体,还要得山水之神,在可居、可行、可望、可游中尽情得到满足。当今山水领域,艺术思想活跃,名家层出不穷,有重传统的、有重创新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山水画进行多种解读和尝试表达。
作为当代山水画家,赵英旭以《故园》系列主题绘画逐渐引起业内关注。其作品温润恬厚,苍润华滋,风格明显,具体表现在对传统文脉的继承和当代文化语境下对审美的艺术取向,这表明画家本人的艺术自觉性和审美思维方式。赵英旭正是在以宋元明清经典作品的解读过程中,体现出个性化的审美趋向和才情,并在以传统题材为蓝本进行“现代化”的重组,古曲新唱,在不失传统的底蕴中,领悟到不同感受、多思维角度的立体图景和主题。
《西井坐望》是能集中体现英旭作品苍莽苍润风格的一幅大画。西井是昌平地区一处古代遗址,山瘠树稀,虽正对着十三陵水库,但并非热门旅游景点,在普通人眼里也是风景平平。但画家的不同于常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发现常人发现不了的美,优秀画家则能攫取到这种美的本质并将其提炼到画纸上,一幅“灰云天,黄土残雪尤未消;风萧萧,枯枝斜树向晚晴”的图景才能引发观者的怀古之幽思,呜咽之幽情。文学家有写史吊古的大手笔,高明的画家则更为直观地以萧萧落木、莽莽苍山、明暗昏晓来营造氛围,在“枯”“渴”变化中,点染心绪万千。
山水画是经典题材,是中国画的根基,赵英旭在对经典题材的领悟、解析、审视与创作中,又非常重视当代的审美方向,所以在他的创作中,既注重文化的自信和传统文脉的顺利继承,又注重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以中国画的本体语言和创新的思维激活绘画的内涵和形式。这类作品皴、擦、点、染相互默契。山与水、树与石、云与天的超然组合,编织故园情怀,颇有理想主义色彩。显然,在他挥洒自如、起承转合的笔墨中,憧憬的是内心的自由,反复强调安静之心,追求的是“独与天地精神之往”。如大尺幅创作《家山和日》,全景式反映出作者崇尚“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精神状态,渴望内心的“林泉之志”得以实现。
石涛曾言:“搜尽奇峰打草稿”,指的就是把丘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然后按照自己的心意自由组合、挪移,强调画面效果。赵英旭的山水画,每一幅作品虽构图与造型不同,但北派的气势、气魄却无时无刻不在散发流淌。即使是《太湖》这样十分江南的题材,山峰林木也是兀然高立,船桅剑指,空朦清奇,而绝非滟涟柔媚婉约深致的我们见惯了的江南。这种源于传统而不守传统的个性创造,是建立在英旭遍写名山大川、胸有峰峦无数的基础上的。他非常重视写生,一年四季花大量时长在外写生,在他看来,写生就是生生不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他在通过笔墨转换成艺术过中形成自己的独特心得,他擅于抓重点,在繁杂的自然物像中删繁就简,画面既有细致精微的笔墨,又有虚化或逸笔草草一笔带过的画面。他将自然转换人格化的笔墨,呈现出潇洒自如、温润隽秀气息。这类写生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新意”。其作品重在格调,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构图新颖,肌理明朗,色彩典雅,避免“千山一面”走出传统笔墨所束缚。从根本上讲,画家通过作品表达内心情感诉求,所以表现形式也很自如,这就是坚守传统又有新意的绘画风格,作品涉及线条、构成等多元素的组合,使原本的山水画拥有新活力,更加突出画面的空间和层次。
赵英旭执教于香堂雅集,为人坦诚率真,为师兢兢业业。生活中他敦厚朴实,敏行清言。他将美术理论和传统文化内化于心,以作品外化个人的艺术感悟,以苍莽苍润的风格在画界为山水画贡献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笔守心,心传意,我们期待他有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师界弘於泓雅轩丁酉年梅月
赵英旭
号一吉,1971年生于河北省辛集市。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人民书画院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秘书长。
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中国画创作培训中心导师。
主要获奖入展作品:
2002年在北京、河北、山东举办个人作品展。
2002年出版《赵英旭水墨艺术》
2009年出版《赵英旭画集》
2011年参加马来西亚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参加厦门首届“华夏墨缘”书画高级论坛及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3年出版《疏笔呼烟·赵英旭画集》
1999年《清供》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00周年中国画展 2002年《山岳回声》中国西部风情书画展获优秀奖
2002年《春晓》入选国土情书画展
2005年《净水无声》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当代水墨画展获优秀奖
2006年《农耕晨烟》参加和谐中国名家书画展获铜奖
2007年《云水可居》入选全国山水画学术展
2008年《秋溏》入选迎奥运美术作品展
2009年《荒晗霄籁》参加河北省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2009年《灿秋花》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书画邀请展获优秀奖
2010年《初冬》在爱我中华全国中国画展中获优秀奖
2011年《和风》入选全国中国画展
2013年《故园吉祥·明月】在河北省大美太行美术作品展获二等奖
2014年《野调无腔》入选全国山水画、水彩画作品展
2015年《宅秋寄语》入选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展
2015年《故园初沐》入选第二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5年《秋壑舒啸》获2015水墨彭城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5年《山乡情怀》获丝绸之路绚丽、甘肃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5年《故园寄语》入选高洁品性、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年《家山况味·风和日好》获201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5年《家山旷味》获重温经典第二届娄东太仓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 2017年《五台妙象》在吉祥五台山中国画展入选
180x180cm 大壑静观
136x68cm 雨洗空林
170x200cm 春风初沐
170x240cm 宅秋寄语
180x240cm 家山况味风和日好
桐乡记忆 170x200cm
林泉高隐 140x2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