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侠,笔名,由之,署名,宏峡。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台市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民族画院画家。
主攻写意人物画,意笔山水画及美术评论。山水画作品曾荣获第三届全国长城杯金奖。并初步形成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浑厚华滋,率意自然的艺术风格,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内外展览并获奖,评论文章散见于国内各类报刊杂志及画册。
清逸气象
读张宏侠的写意山水画
牛 洁/文
张宏侠的山水画并无费解之处。他画中的闲亭、流云、清瀑、茂林都是山水画的寻常符号,他画中的曲径通幽,境深林密、古刹塔影也都是山水画的常见题材。他的表现方法以黄宾虹的“五笔七墨”为依归,以“浑厚华兹”、幽邃宁静为追求标的,笔沉墨厚、格调清正。这些都是很直观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欣赏者在他的作品前,可以清晰、真切地感受到空灵静谧、深厚通透的山水气象、可以体会到气脉通畅、气势充沛的元气激荡、生机勃勃。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清代大画家石涛说出了所谓“无法”的真谛。传统中国画鉴赏体系中有“四品”的说法,这个说法由高到低把中国画分为逸品、神品、妙品、能品四个类型。四品中的的逸品,其主要特点就是能从法度的桎梏中超脱出来,随意点染,仍其自然,做到有法而若无法!这也就是说,在许多时候,这个寻常看似的“无法”,对一个已经对中国艺术精神、传统理法熟稔在心的画家而言,那只是表明画家已然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高度而已。
而张宏侠创作的随性随意也正是如此。组成张宏侠作品中那些山石、草木、云水的每一条线条,看似无可寻其端倪,实则都是按照“一阴一阳之谓道” 、“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哲学和美学原则,“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自然而然生成架构起来的。
欣赏中国画,分辨一幅中国画艺术水平的高低,应该看画的气韵是否生动,骨法用笔是否见功力,墨气是否深厚且有光彩。但从根本上,更要看画家是否表现的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要看这个画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具有和达到了怎样的精神境界。张宏侠的作品气贯锋端,骨格正大,墨韵深厚,意境清远,具有耐人反复赏读的绵厚意蕴。
“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齐白石的这一名言道出了张宏侠山水画的另一特征。他笔下的清山秀湖,是艺术的再创造,而不是某一处山岭湖泊的临摹写生。这也正好应和了八大山人的主张:“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我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
张宏侠这种不拘泥于状物写真,追求自得意趣的独特艺术趣味,以及他那种宇宙在我、心游八极、率性而为的精神境界,都体现着他的心性和学养!因此,他的写意山水画不是“自然图式”的而是“心理图式”的!是以“物我两化”之势,随着心性的体悟去表现和演绎他自己心中的山水,是对生命体验的艺术抒写,是对自然山川物我交融式的心绪表达。
对画家而言,表现本身比表现什么更具有价值。品读张宏侠的作品,不难看出,他的兴趣并不在所表现物象的摹仿、形似上,他在意的是借物抒情,表达内心情怀!他的山水画实是他为自己营造的“可居、可游、可望”的心灵栖息之地。
为此,张宏侠的每一幅作品都寄托了生命主体在人类社会中的感悟和志趣,他以笔墨语言传达着他体味到的文化与自然、社会与心灵的知见,显示着他的心性和内涵。故而,其作品有无相生,知白守黑,“无画处皆成妙境”,透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清逸气象。
张宏侠的山水画既是“形而上”哲学意境的艺术表现,亦是心象的真实下载。作为一个对艺术孜孜追求的艺术家,他走在不断攀登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