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幅画很有道家的意境,从风格和颜色看,应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你觉得呢?
小墨:好!美!
老板:……
小墨内心OS:中国山水画看上去都是一个样子,欣赏不来怪我咯!
说是这么说,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品交易平台的新媒体小编,还是要好好学习滴!
可能很多人看中国山水画,只是看其景物,观其意境。简单评价一两句“意境幽远”、“豁达豪放”便草草了之。
你确定不是在答语文高考题?!
小墨今天就教大家如何专业点评山水画:

这个“皴”是皱褶的意思。
不同的山,有着不同的质地。
“皴法”就是画家为了表现不同的山石质感,挖空心思,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招式。
同时,在中国画的山水画中,皴法的出现标志着的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
北斧头
《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中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
什么意思?就是说,以“皴法”论画派,大概可以分为十六家。
可以说是派系林立,各派有各派的看家本领。
武林中常有“北少林,南武当”的说法。
那么,在各式各样的皴法门派中,也有“北斧头,南麻绳”的叫法。
所谓“北斧头”,就是把山石的质感画得像刀劈斧砍一般,叫做“斧劈皴”。
《踏歌图》 局部 马远
主要是用笔的中锋勾勒山石轮廓,再用笔的侧锋横刮,画出皱纹,最后用淡墨渲染。
这样画出来的山就比较质地坚硬、棱角分明,像北方的山。
而“斧劈皴”门派兴盛,跟随者众多。自然也会分出众多分派和支线。
比如:小斧劈皴和大斧劈皴。
笔线细劲,像这种一小块,一小块,一点一点劈出来的,就称小斧劈皴。
《万壑松风》宋 李唐
而像这种笔线粗阔,一斧头从山顶劈到半山腰的,就称大斧劈皴。
如果画大斧劈皴的时候,毛笔上带了很多水,把边上的墨都“拖”出来了,就叫“拖泥带水皴”。
《溪山清远》 夏圭 南宋
三者有什么不一样呢?请仔细观察以上三幅画。
小斧劈皴能表现出更多细节,好像这处断崖有很多锋利的石头突出来。
而大斧劈皴,一斧劈下,显得山高耸陡峭,更有气势。
但无论是小斧劈皴还是大斧劈皴,画出的山都更细腻,更偏向于工笔画。
而“拖泥带水皴”画出的山更为粗略,画意却浓,偏向写意画。
南麻绳
聊完“北斧劈”,就该说说“南麻绳”了。
“南麻绳”全称“披麻皴”。顾名思义,就是把麻绳披在山上。
五代 董源《夏山图》
主要是画出一根根弯弯曲曲的线条。说得很容易,画起来却很难。
画家画的时候,不但用笔要灵活,还要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
这样画出来的山水就比较柔软、湿润、像南方的山。
董源就多用披麻描绘江南山水,淡墨轻岚,不装巧趣,具有浑朴自然的风格。
所有的事物一旦到了南方好像就变得更为细腻和复杂起来。
“披麻皴”也一样,除了长短干湿的区分以外,还有“荷叶皴”和“牛毛皴”这两个分支。
请听小墨一一道来:
董源《潇湘图》局部
这种麻绳短一点的,就叫做“短披麻皴”。
《巨然山水图》局部 作者不详
而这种麻绳长一点的,就叫做“长披麻皴”。
麻绳不但分长短,还分干湿。
以上两幅画用很淡的墨画出线条,显得不太明显,看起来很像用水过度稀释的墨汁,有湿漉漉的感觉,这种就是湿一点的披麻皴。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
而著名的《富春山居图》中的线条明显,颜色较深,看上去不湿润,就是比较干的“麻”。
从这幅画中也可以看出,黄公望老爷子“披麻”的时候,手部运动流畅、潇洒,是比较洒脱的心境。
披麻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荷叶皴”主要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
画起来,就是有一根主要“粗麻”从峰头延伸向下,两边又有很多“细麻”像荷叶的纹路一样散开。
既有披麻皴松软的感觉,又能够体现山势比较硬朗的气质。可以说,描绘的非常形象了。
最后,介绍这种披的麻像牛毛一样又细又短又密的,专克密集恐惧症,叫“牛毛皴”:
王蒙《具区林屋图》局部
这种皴法看上去感觉山石好像在扭动一样,充满了动感。
看了这么多皴法是不是已经眼花缭乱了?
其实,所谓“皴法”,只是我们欣赏山水画的一个角度。
就像美术史一样,本来是没有的。只是为了方便普及相关知识,人为归纳整理出来的。
真的细论起来,恐怕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皴法。
皴法不重要,画家能用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眼中的外在世界,去描绘自己的内心才最重要。
而小墨今天就想推荐这么一位善用水墨画山水的画家:蔡雨静。
蔡雨静与山
蔡雨静,广东罗定人。
蔡雨静老师擅长写意花鸟,雅致脱俗,深受藏家喜爱,作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好评。
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比如:
罗定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云浮画院签约画家;
云浮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云浮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首届广东中国画高研名师班学员。
蔡雨静《溪山空碧》(水墨纸本硬卡)29x20cm
蔡雨静老师的家乡在罗定,她对罗定的山也有异常深厚的感情。
她说:“兴起时,挥笔绘出一抹惊艳眼眸的秀景,记录下一处花香。休闲时,漫步幽林,与清风共舞,蝉鸣作伴,在嬉戏中褪去满身的尘埃。累了,便寻一青阶而坐,远观山色,静听泉声。”
蔡雨静《山水3》 (水墨纸本硬卡)29x20cm
所以,她描绘的不是高远辽阔的气势,也不是洒脱清逸的意境。
而是一幅幅惬意舒适的生活画卷。
在她的画里,山总是与人同在。
人在山中住,听鸟鸣,看叶落,感风拂,幸福安乐,犹如世外桃源;
山在屋外立,听人说,看人笑,与人共存,自然和谐。
蔡雨静《山水4》 (水墨纸本硬卡)29x20cm
她又说:“罗定的山是一座有内涵,有故事的山脉,它厚重沧桑的历史,它特殊而奇异,像老人脸上般沧桑岩石皱褶,一度让我痴迷。”
所以,她笔下的山总是蜿蜒连绵,带有人性的细腻和柔软,却又高耸陡立,显得厚重和沧桑。
很像母亲,寓刚于柔。风雨里,坚硬刚强,没有什么能击倒她;阳光下,又慈祥和蔼,给人以温暖抚慰。
如果大家喜欢蔡雨静老师的作品,快快扫描下方二维码,把作品带回家哦~
PS:蔡雨静老师的画是什么皴法,能看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