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现代画家,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但他当时的名气还远没有覆盖到社会各阶层。
给他带来更大名气,让全社会都认同他的则要属他和关山月合作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因为这幅挂在人民大会堂迎宾厅的巨画,很多人初“识”他。人们都开始知道他是个大画家,甚至于一个大学者,他就是傅抱石。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只是依然有很少人知道,傅抱石首先是位大篆刻家。可以说,篆刻伴随了他一生,是篆刻开启了他心灵的艺术之门,引他进入了画境。
这一次,金石君就带领大家一起走入傅抱石的篆刻世界,说一说他那刻第一方印章的故事……
△乙已(傅抱石作品)
据说,傅抱石小时候的家门口有一个刻字摊,旧时的刻字摊,实际上只是一张一人宽的旧桌子,桌肚里放着石头、牛角、黄杨木等刻印的材料。这些印材,大部分很简易粗劣。
而在桌子旁边的墙壁上悬挂着一个约一尺见方的玻璃镜框,里面有一张盖满了各种款式印章的宣纸,供顾客比照挑选。这个刻字摊的主人人称郑老板,50多岁,摆摊经营了好些年。
因为地利,也因为小孩子贪玩的原因,傅抱石是一有时长就跑到摊主那里瞎玩,时不时的看郑老板一刀一刀地刻字。
△抱石斋(傅抱石作品)
郑老板虽对常用汉字的篆法烂熟于心,但有时也遇到一些生疏且不知篆法的字,不懂怎么办?很简单,查字典咯!
于是郑老板将字典上面的篆字描摹下来,再根据印章的大小,把几个字安排、描写在薄薄的纸片上,反贴到印石的底部,然后开始用刀刻。
刻完后,蘸上印泥,钤盖在纸上,就出现了白地红字或红地白字的图样来。这个图样,对于一个孩子,该是多么奇妙、多么新鲜有趣的事儿!
就这样久而久之,傅抱石对郑老板的刻字工序也多少有些了解,有时候看得入了迷,还久久不愿离去。郑老板刻了又刻,傅抱石看了又看,他们都不厌其烦。
△不及万一(傅抱石作品)
或许这就是兴趣的魔力!
当时的傅抱石(小孩)觉得郑老板很有学问,很有本事,他手下刻出来的印章能永不改变、永不褪色、永远保留在那儿。
渐渐地,郑老板也被傅抱石的认真所感动,觉得傅抱石并不仅仅是“瞎玩”,所以后来郑老板有意无意地告诉傅抱石刻印是怎么一回事儿,并找一些不重要的石章叫他打磨打磨。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一老一少在一起,干活也是会相互给予动力。老的会如“返老还童”一般,找一些童趣的事做做,少的则会兴趣十足,坚持不懈!
△抱石斋(傅抱石作品)
有一次,“老人”郑老板就做了件充满童趣的事。那一天,傅抱石和往常一样跑到郑老板摊前,看到傅抱石来后,郑老板便拿起手边一方石料,既不打草稿,也不在印石上描写,当着傅抱石的面,直接拿起刀就镌刻起来。
不一会儿,一枚印章刻好了,然后随即钤在纸上。傅抱石看到钤在纸上那方印时非常高兴,竟然手舞足蹈起来。
原来,这方印刻的是“傅瑞麟印”(傅抱石,原名瑞麟)四个字,而这方印也是郑老板送给傅抱石的礼物。
表达喜悦的方式有很多,但孩子的表达方式却很直接。
△不求闻达(傅抱石作品)
傅抱石在纸上、书上盖满了印拓,又在自己的手臂上、腿脚上、衣服上都盖满了一个一个印拓。第二天,他到学馆前,把这些盖有印拓的纸片分送给他的小朋友、小同学。
就这样,小小的傅抱石成了刻字老摊主郑老板的帮手与知音。
为了鼓励孩子的认真与兴趣,有一天,郑老板当着傅抱石的面打开了一个小盒子,在里面取出了一把旧刻刀以及几块磨好的石料,说道:
“瑞麟,送给你,喜欢的话就好好玩,好好加油!”
△抱石之作(傅抱石作品)
“好的,郑师傅!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傅抱石兴高采烈的回答道。
不可否认,鼓励是孩子最大的动力。
所以郑老板的馈赠让傅抱石十分的激动与兴奋,他一回到家,就按照之前郑老板刻好的“傅瑞麟印”的样子,操刀刻了起来。
傅抱石就这样一直刻一直刻,足足刻了半天时长,直到日落西山之时,他的第一方印章终于诞生了。
△当惊世界殊(傅抱石作品)
此时的傅抱石是兴奋的,愉悦的,为了表达这种心情,或许会吟上一首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因为对于那时的傅抱石来说,刻印才是想要尽情享受的欢乐。
第一方印是刻出来了,虽然不知道它长什么样,但是刻的水平如何,还是有人知道(相关文章记载)的。那个人是这么说的:
此印刀线嫩弱、刻痕乏力、深浅不一,质量不算太好,但值得肯定的是印文排列有序,还算匀称茂密。
△换了人间(傅抱石作品)
当然,傅抱石在享受第一次刻印的喜悦时,也马不停蹄地将印拿到郑老板面前,让他给自己指点指点。
“郑师傅,您看!您看!这是我照着你送我的那方印刻的,怎么样?”
郑老板接过印看了一眼,连声夸奖:“不错,不错,将来定是刻印高手。”
金石君私以为,这其中更多的还是鼓励,因为即使是篆刻大家,第一方印也肯定是有瑕疵的。
△毛泽东印(傅抱石作品)
傅抱石带着郑老板的鼓励回到家中,也由于这印是自己第一次亲手刻的,傅抱石格外的爱惜,于是又发挥了小孩子的天性,将印钤满了书本、纸片,还在自己的手上、胳膊上、腿上、衣服上盖满了印拓。
这一次当他再把盖上印拓的纸片分送给他的朋友、同学时,自豪地加上了一句话:“这是我自己刻的印。”
除了在同学和朋友面前“炫耀”,傅抱石也拿着自己的第一方印到母亲面前“显摆”!
△一九六〇(傅抱石作品)
“妈妈,您看,这是我刻的印,厉害吧?!”
“这……你刻的!”傅抱石的母亲见了则哭笑不得,然后接着说道:“你真是刻字摆摊的命。”
或许傅抱石的母亲也不曾想,她不经意说的话还真应验了。1921年,傅抱石父亲病故,家境变得更加窘迫,而这个时候就是傅抱石靠着刻印的收入,解决了一些生计与学费。
△往往醉后(傅抱石作品)
虽然后来的后来,直至今天,大部分人也只是知道傅抱石的画家身份,鲜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篆刻家。
其实,仔细了解过傅抱石先生的生平,您就会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傅抱石一开始的兴趣就是在篆刻上,而并不是绘画,他着实是一个被画画耽误的篆刻家!假如真有如果,您现在“认识”的肯定是篆刻家傅抱石,而不是画家傅抱石。
思考问题:傅抱石名字的由来?
傅抱石,原名长生,瑞麟,后改为抱石,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小石”,一个叫“二石”,不知您有没有发现,傅抱石先生似乎对“石”字很感兴趣。那么问题来了,您知道傅瑞麟为什么改名“报石”吗?或者说傅抱石为什么对“石”字这么感兴趣
篆刻频道所有文章均来自“非篆刻,不传播”的金石印坊!